14818
新传媒在线网讯(顾海丽)“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最开心的节日。关于“国际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却不是那样的开心,最初六一儿童节是为了纪念1942年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的儿童。为保障儿童的权益特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1942年有了国际儿童节,那在此前我们中国儿童又是怎么样过“儿童节”的呢?其实,中国的儿童节可以说是一年四季全年在线。在中国古代,可以说并没有特定的儿童节,但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妙趣横生的嬉闹游戏场面却似乎每天都是儿童节,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更偏向儿童,他们都有自己特立独行的过节方式。因此,一些节日被看做是古代的“儿童节”。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是春天的儿童节。上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论语》中记载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武雩,咏而归。”描绘的就是上巳节游春的情景。专属儿童的过节方式就是踏青、春游、玩水、扑蝴蝶、野炊、放风筝,想想都充满童真趣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夏天的儿童节。虽然端午节主要以划龙舟、吃粽子、带香包为主,但是这些节日习俗都是在为儿童准备,儿童身上穿着五毒马甲,脖子里戴着各式花样的香包,手腕上戴着五色丝线编成的花花绳,此外孩子们成群结队的聚集在河边斗草、放纸船等,这些无不是儿童的专属。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秋天的儿童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诗人李白都曾有着这样童心未泯的情怀,何况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家人们在院里围坐在圆桌旁,吃月饼赏月亮,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对着月亮思绪天马行空。
农历正月初一,这是冬天的儿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无论男女老少各个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当中,但最快乐的任然要属孩子们,吃糖果、放爆竹、点焰火、逛戏场、看花灯,有了孩子们的这些节日习俗,才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幸福感。
在古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产品,儿童们是不是很无聊呢?其实,他们的童年更加生动有趣。
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斗草的情景,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主要是比看谁摘到的花品种更多,更罕见谁就获胜,还有难度大一点的,就是互相对花草名,一方摘到观音柳,另一方必须要找到同样对仗工整的花卉。谁采的花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这样既认识了植物种类,也扎实了文学功底。武斗就比较简单了,双方用长长的花茎,互相交叉为“十”字状,然后相互用力拉扯,花茎断者为输,这种直接用人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玩法就是武斗。北宋词人晏殊曾写下“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的诗句,可以看出斗草是宋代民间非常受欢迎的游戏。
在画卷中还可以常见到两三个儿童围坐在桌旁,玩着一种用枣子制作的游戏,叫推枣磨,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游戏,需要准备三个枣子,选择其中较大一颗,将上半部分枣肉削去,露出一半的枣核尖,在底部插上三根细竹签做支架支撑。然后用一根长竹签两头各插上一枚枣子保持平衡,将其放置在露出的枣核尖上,确定好平衡点后就可以直接转动了,谁转的圈数多即获胜。这种玩具的科学性、创造性都比现在儿童玩具更有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走马灯、皮影戏、捉蝴蝶,斗蛐蛐,捉迷藏等都是儿童可以快乐玩耍的玩具和游戏。
其实很多游戏我们已经玩了几千年,和古代的孩子们相比并不是很遥远。如果要说我们的游戏和当时有什么不同,也许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古代的孩子们更接近自然,不论是斗草、捉各种各样的昆虫,甚至推枣磨都是用水果做的。在游戏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第二是古代的孩子们会在游戏中渗透着文化气息,斗草时的花名对仗,木偶戏中的历史故事,然而这些,今天的孩子大多只能坐在教室里学,不能亲身体会到。
总之,古代的“儿童节”可以说是全年在线,从春天过到冬天,孩子们玩耍的内容也尽显古时人们的智慧和乐趣,每个节日孩子们几乎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节日空间和氛围,古代孩童时代充满着浓浓的童真和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