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马伊凡:崆峒山下绽放的武术之花
    2025-07-31 08:33作者: 姜慧仁来源: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至:

    新传媒在线网讯(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慧仁)7月的崆峒山,古老的泾河河畔湿润的清风拂过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演武场,10岁的马伊凡站在蓝色地毯中央,深深吸了一口气。随着裁判的哨声,她抱拳、提膝、冲拳,一套传统拳术打得行云流水。当最终得分9.6分报出时,这个来自兰州七里河小学的四年级女孩,露出了腼腆却灿烂的笑容——这是她在第七届“甘小侠”西北五省区青少年演武大会上收获的第二枚金牌,也让她成为这场盛会中最亮眼的新星之一。

    赛场绽放:两金加身的少年武者

    7月25日清晨,体育运动公园的体育馆内人头攒动。来自陕、甘、宁、青、新、川省区的1208名青少年武者齐聚于此,马伊凡在教练赵晓云的带领下进行赛前热身,只见她如同天使一般的运剑挥掌,身姿轻盈得仿佛随时会乘风而起。长剑在她手中似有了灵性,银亮的剑身在灯光下流转着玉石一般的光泽,时而如惊鸿掠水,剑势斜斜掠过,带起一阵清冽的风;时而又如游龙穿云,手腕轻转间,剑影便织成一片绵密的光网。她的衣袖随动作翻飞,像极了展翅欲飞的蝶翼,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腾跃,都透着一种不染尘埃的纯净与力量,让人恍惚间真以为是崆峒上的仙子降临尘世,将天地间的灵气都揉进了这剑与掌的起落之间。

    “别怕,就像平时训练那样。”赵晓云拍了拍她的肩膀。马伊凡点点头,走上赛场。她要参加的剑术项目,是这次竞争最激烈的比赛项目之一。起势、刺剑、劈剑,她的动作干净利落,剑穗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当最后一个动作“收势”完成时,场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比平时训练还好!”下场后,赵晓云递给她一瓶水,眼里满是欣慰。

    次日的比赛中,马伊凡再次展现了惊人的稳定性。面对来自西部各省的强手,她始终保持着专注,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

    “我拿了两块金牌,真的很开心。”马伊凡捧着奖牌,稚嫩的脸上写满兴奋。而她所在的兰州七里河小学代表队,此次共斩获9金6银3铜,成为大赛中最耀眼的团队之一。

    日常磨砺:晨光中的坚持与热爱

    这份荣耀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兰州七里河小学的武术馆里,每天清晨六点半,总能看到马伊凡的身影。她会提前半小时到达,自己绑好护具,开始压腿、踢腿、练习基本动作。

    “冬天天还没亮,她就站在路灯下等校门开。”赵晓云讲述着马伊凡的成长历程。一年级刚加入武术队时,她因为压腿疼得直哭,却从没想过放弃;三年级第一次参加市级比赛失利,回到家躲在房间里练到深夜;去年冬天发着38度的高烧,依然准时出现在早训场,“少练一天,动作就会生疏”成了她挂在嘴边的话。

    除了每天清晨的专项训练,学校的武术社团活动她也从不缺席。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武术馆里总会响起整齐的“嘿哈”声,马伊凡不仅自己练得认真,还会主动帮低年级的同学纠正动作。“她是队里的‘小老师’,大家都喜欢跟着她练。”赵晓云说,马伊凡的作业本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平衡好学习和训练”,这是她给自己定的目标。

    在她的书桌抽屉里,藏着一个秘密——一本贴满武术明星照片的笔记本,每页都写着一句鼓励自己的话。最新的一页上,她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像赵老师说的,武术教会我的不只是动作,还有坚持。”

    师者匠心:托举梦想的武术教练

    马伊凡的成长,离不开教练赵晓云的悉心栽培。这位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老师,自幼热爱武术,高中时开始系统训练,如今已在七里河小学深耕武术教学八年。

    每天清晨五点半,赵晓云都会提前到达学校,来到训练场,等待孩子们的到来。他的手机里存着每个队员的训练视频,晚上会逐帧分析,第二天针对性地指导。“马伊凡的协调性很好,但力量稍弱,我就特意设计了趣味力量训练。”他指着墙角的轮胎和哑铃说,这些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秘密武器”。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武术的魅力,赵晓云还经常带着他们观看武术比赛视频,讲述崆峒武术、少林武术的历史故事。“武术不只是打打杀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他说,自己最欣慰的不是孩子们拿了多少奖牌,而是看到他们通过习武变得更自信、更坚韧。

    当马伊凡走上领奖台上,望着面前为她欢呼的人群,她知道,这只是自己武术之路的开始。崆峒山下的这场盛会,不仅让她收获了荣誉,更让她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而像她一样的少年武者们,正带着对武术的热爱,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地向前走去。

    责任编辑:张镜镜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