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都市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老兵宦为民:一辈子都听党的话
    2025-07-16 09:58作者: 姜慧仁来源: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至:

    新传媒在线网讯(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慧仁)宦为民,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平凉分行静宁支行的离休干部,他的足迹跨越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和平建设的岁月。从渡江战役的硝烟,到解放上海的激战,再到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转业后的他又投身于支援北大荒、建设大西北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以军人的本色,践行着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誓言。

    宦为民,1928年1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原名宦为美。17岁参加新四军时,他毅然改名为宦为民,寓意着为民服务一生的追求。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重大转折,而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听从党的指挥,奔赴需要他的地方,奉献自己的一切。

    走对路:参加新四军

    1941年,年仅13岁的宦为民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家杂货店里当学徒。他常常接触到为新四军,为他们清理号码机,还悉心照顾过伤员。在期间中,他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暴行径,村民们惨遭伤害,让他深切地感触共产党的队伍纪律严明,关爱百姓,这让年少的宦为民心中萌生了参加革命的强烈念头。

    当时,照顾他的表舅担心他参军有危险,便写信告知他的家人,并送他回了老家。之后,宦为民又前往上海务工,然而上海当时局势混乱,各方势力鱼龙混杂。为了躲避战乱,他随亲戚踏上返乡之路。在途中,他看到一些士兵的飞扬跋扈,在火车站,许多老百姓为了能上车,不得不向他们“上供”,否则就无法成行。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宦为民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参加新四军的决心。

    1945年8月,宦为民17岁,怀揣着满腔热血的宦为民,毅然决然地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区。一路上,他多次险些被敌人发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南通石岗镇,报名参加了新四军,成为新四军第九旅的一名新兵。

    宦为民回忆道:“那时条件异常艰苦,直到入冬才领到一身灰军装。”入伍后,他除了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投身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1948年9月,宦为民被部队送往新四军淮阴华中建设大学深造。后因前线干部紧缺,抽选华中大学的1500名青年前线任职。宦为民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安排,奔赴前线。1949年4月,他奉命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宦为民所在的新四军特种大队是渡江的主攻部队。

    “当时和我同乘一艘船的有5个人,国民党军队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身边,战友们有的受伤,有的被炸到到江里,只有我打到对岸,并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宦为民说着,脸上流露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一场战役下来,好多天天在一起的战友就再也没能回来……”此时,宦为民眼睛红润了,他的眼水最终还是没忍住,流了下来。

    跟党走:服从组织分配

    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上海的战斗也取得了辉煌胜利,上海市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此时,宦为民被安排到上海军管会,在上海棉纺厂工作。当时,对外他是一名普通学徒工,但实际上,他肩负着车间暗查的重要任务。当时的棉纺厂,先后遭受过日本和国民党的长期管制,内部情况错综复杂。军管会接管后,敌对势力时常破坏。宦为民凭借着自己细心谨慎的侦探,成功抓获了1名敌特分子。同年,在军管会老同志陈实夫与易德兴的介绍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向全国军民发出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的号召。当时,大上海的繁华以及良好的工作,让许多人留恋不舍。然而,宦为民却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投身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

    1951年,经过集训,宦为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二军十六师206修理厂担任组长,与空五军协同作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精心保养飞机,经他们维修的飞机在朝鲜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宦为民随部回国。1954年10月,他参加了建国五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他昂首挺胸,接受毛泽东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的庄严检阅。

    当时,回国军人的安置政策是从哪里来就回那儿去。按照规定,宦为民可回上海,但他却因国家的需要毅然去了条件更为艰苦的东北,投身于北大荒建设。

    那时的东北,环境十分恶劣,冬天的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四十几度。宦为民回忆说:“吐出的痰瞬间就能结成冰。”由于条件有限,没房居住,他们就自己砍树搭简易房,晚上寒冷难耐,只能烧炕取暖。但由于条件太差,不仅房子被烟熏黑,人在里面睡一夜,鼻孔也会变黑,身上还会落一层厚厚的灰。

    在农场的日子里,艰苦的事情数不胜数。有一次,周末下午,负责农场油料管理的宦为民为了节约经费,利用休息时间独自赶着三匹马,拉着油桶到河边清洗。然而,在回场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马匹受惊,马车粗壮的车辕猛地撞击他的腰部,当场痛晕在地。直到傍晚,农场的一位青年到小卖部买东西时,发现了他,才迅速送医院抢救。宦为民感慨地说:“那晚,要不是被那位好心人发现,我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宦为民在东北扎根6年,他和战友们挥洒的心血没有白费。曾经遍地野草的荒地,在他们的努力下,变成了一片片肥沃良田。在此期间,他工作表现出色,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现存的证书里有:1958年,被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被牡丹江农垦局852农场评为工作积极分子。

    听党的话,干好组织交给的每件事

    1964年,西北地区缺少干部,国家调配一批军转干部支援大西北建设。宦为民再次服从组织安排,从北大荒来到了大西北——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他先后在县农行、人民银行、财政、农业以及工商银行等单位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直至离休。

    宦为民的大女儿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随父来平凉已50多年。她回忆说:“爸爸从来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银行才是他真正的家,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

    原中国工商银行平凉分行机关总支书记杨衷林与宦为民共事多年,他评价道:“宦为民干工作向来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是一个让党绝对放心的好干部!”

    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期间,宦为民多次立功受奖,还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勋章。到地方工作后,他同样表现优秀,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

    临近八一建军节,记者来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众多表彰——“渡江胜利”“和平万岁”“抗美援朝”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光荣在党50年”等勋章、纪念章时感慨万千: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宦为民个人的褒奖,更是他一生追随党、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有力见证。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选对了路,坚定不移地跟着党。”宦为民感慨地说,在自己的心中,党就是指引他前行的明灯,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始终听党的话,紧跟随党的步伐,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责任编辑:郑兵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