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静宁:传统产业由“散乱污”到“精特优”的转型升级
    2024-06-06 08:30作者: 玄丝雨来源: 奔流新闻
    分享至:

    静宁有三宝,烧鸡、大饼、苹果好。吃着软而不烂的静宁烧鸡,就着外酥内软的静宁大饼,听创始人和传承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是怎样一种体验?

    6月3日,“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平凉市静宁县肉制品及烧鸡大饼出城入园集中加工区一探究竟。

    静宁大饼好吃关键在面引子,用传统的酵面进行一整夜的发酵,第二天将干面、油面、发面揉在一起,揉制成形后开始烤制,静宁大饼分为原味和甜味,甜而不腻恰到好处。经过35分钟的烤制,正宗美味的静宁大饼呈现在大家面前,静宁大饼创始人李国向将大饼一一放在晾晒架上进行降温晾晒,一排排大饼等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20世纪90年代初,李国向和妻子一起开了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作坊,“那会儿就是自己家做,然后售卖,没有那么多要求。”李国向指着玻璃窗后的操作间说着,“不像现在,你看,有了一条明亮干净的标准化生产线,静宁大饼吃着更放心,销路更广。”

    “以前一天最多做30个大饼,供周边的居民吃。现在一天能做上千个大饼,销往全国各地。”李国向介绍说,标准化生产线的建成,不仅保留了静宁大饼的传统工艺,同时,规模扩大了,质量更加稳定,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不仅是静宁大饼,园区内的烧鸡生产区也是如此。“在我爷爷那个年代,到农户家收鸡,宰杀烧制都在家完成,最后装在背篓里卖。”张宽烧鸡第三代传承人张巨龙说:“要想发展好,产业规模化很重要。我们从以前的炭火卤煮转变成现在的蒸汽卤煮,生产污水进入集中收集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生产中的废弃物、边角料等集中回收处理。”

    静宁县八里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伟告诉记者,由于静宁县烧鸡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执法监管,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的现象,无污染治理设施,城郊部分生产作坊生产废水和油脂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固体废物不能集中处理,与当前城市发展及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极不适应。

    为加快静宁烧鸡大饼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烧鸡大饼小作坊企业由“散乱污”向“精特优”转变,按照静宁县委、县政府关于百户食品小作坊出城入园的要求,最终在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实施了静宁县肉制品及烧鸡大饼出城入园集中加工区项目。

    据了解,园区内建设标准化厂房6幢,主要建成张宽烧鸡、烧鸡大王和李记大饼3个大户加工区;烧鸡大饼集中区2个,食品集中加工区1个,共入驻各类企业50户。同时,为了解决农副产品出城入园集中加工区生产生活废水直排问题,配套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650立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污水处理站项目,将生产生活废水集中收集处理后,排入工业园区工业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方圆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达标处理。

    据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建成投运,实现了烧鸡大饼等产品集中加工、功能集中配套、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转运的“四集中”生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完成从“散乱污”作坊到县域品牌企业的转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奔流新闻记者  玄丝雨


    责任编辑:白帆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