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2
新传媒在线网讯 (特约记者杨树)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力。作为基层法治保障的根基和最直接接触群众、密切联系党和群众的“桥头堡”,人民法院如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今年以来,泾川县法院紧紧围绕“便民利民、依法依规、提质增效、体系构建”四个着力点,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融入全县社会综合治理,将司法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通过协调利益关系、防范社会风险、推动诉源治理,全方位构建符合泾川县域实际的多元解纷新格局。
全力配合泾川县政法委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充分发挥法院分调裁审职能作用,助力打造“一门进入、一窗受理、全员响应、即接即办”的“一站式”解纷平台。委派2人采取“常驻+轮驻”方式入驻调解中心,抓实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工作。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在派驻法官审定协议合法有效、符合程序后,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核发《民事裁定书》;对未成功调解的简易案件,由简案快审团队即时引导当事人依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等进行快速审理裁判,实现矛盾纠纷“集成式”受理、“精准式”分流、“一站式”化解。
积极协调泾川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形成合力,聚焦民营经济领域,建立完善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的多元解纷机制。指派民商事审判的资深法官通过法律指导、科学评估等方式精准分流涉企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商会调解组织调处纠纷,将矛盾化解于诉前。创新推出“一企一法官”结对服务,21名员额法官与县域21家企业进行结对联系,确保每家企业都有1名员额法官提供“把脉问诊”式服务。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和“企情日记”,帮助辖区内企业及时解决公司治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成功邀请5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一步扩充调解资源库,积极释放在线多元解纷的活力。规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提高多元解纷效能。在案件进入法院后,诉讼服务中心即时应用诉调分流机制,采取诉前委派或诉中委托的方式邀请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共同参与,实现开展调解活动、申请司法确认等全流程线上办理。人民群众也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自助办理调解申请、签署调解协议、对接诉讼程序等项目,有效推进“互联网+”解纷模式。截至目前,泾川县法院已通过线上方式委派委托案件312件,成功调解255件,线上调解率81.7%。
以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融合为抓手,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强与基层司法所、村(居)委会等对接,深入开展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吸纳基层乡贤、村干部等自治力量,利用其在纠纷化解中的优势,有效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云审判”等数字平台为载体,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为当事人提供实时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司法服务,将司法载体和“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减轻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