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官媒选发 > 正文
    「人物传记」用光影留住美——刘小科
    2022-03-28 09:14作者: 杨树来源: 泾川县融媒体
    分享至:

    特约记者杨树 

          甘肃泾川飞云籍的刘小科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参军入伍,他所在的部队驻守在我国西部巴丹吉林沙漠边上,主要担负国防核工业基地守卫执勤任务。20多年来,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令人神往的军旅生活,给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同时,在这里他与摄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8E281E30%40DA044671.ECEB3F62.jpg_recompress.jpg

    说起刘小科先生与摄影艺术的结缘,刘小科感慨万千、记忆犹新。在他当兵的第二年,有一次在连队图书室他看了一本《中国摄影》杂志,刊登的著名摄影家王文澜、胡武功等摄影家的纪实摄影作品,让他眼前一亮,十分喜欢,决心学习摄影艺术。但他没有照相机,就给母亲写信,说他的想法,母亲当即给他寄来300元让他买相机。他向排长汇报了想法,排长利用周末带上他坐了核基地发往一个县级市的班车,去市里最大的商店,买了他一生中第一台照相机。就这样,刘小科利用周末假日或中午休息时间给战友们拍照,冲洗放大照片。那个时候他对摄影十分痴迷,几乎达到了入魔程度,只要与摄影相关的事,瞬息之间他的疲劳就魔幻般消失。

    “一直到现在我都十分喜欢摄影,摄影不仅是我的业余爱好,还是我的人生和事业,甚至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这一生已经离不开摄影艺术了。”刘小科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一路走来刘小科先生体会最深的是,摄影最终还是要走拍摄专题的道路。他拍摄创作过的摄影专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军旅生活;一类是他工作生活的核基地;一类是拍摄家人。军旅生活主要以表现战友们的日常学习、工作、训练、执勤等,用摄影这一特殊的艺术技巧真实地反映新时代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情怀及他们的精神风采。核基地主要以核城人的普通生活,揭示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这引起英国每日邮报驻北京记者的关注。拍摄家人专题,是源于他的亲情、感恩的情结。很多摄影作品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也在一定范围产生过很大影响,例如他拍摄他岳父,一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老人,退休后却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行走在核基地的马路上,穿着朴素简单,谁能看出他曾经为我国国防核工业做出过如此大的贡献,这个摄影专题曾感动了许多人……

    这给了他在摄影艺术创作上的动力。

    315C2F3B%40C283A236.5BEB3F62.jpg_recompress.jpg

    从上世纪的90年代初刘小科先生就深刻地认识到拍摄专题的重要性。他思维敏捷、刻苦好学,钟爱纪实摄影。认为摄影是艺术就要彰显个性,他早期的摄影作品主要拍摄守卫核基地的战友们,他和他们朝夕相处,深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拍摄的许多军旅摄影作品在新华社、中国摄影家协会、甘肃省举办的摄影赛中获奖。一组黑白专题作品《核城卫士》,在甘肃省委、原兰州军区、武警甘肃总队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一组反映戈壁深处战士执勤训练的黑白专题摄影作品,荣获武警部队文艺奖等。

    330164FB%407F391D26.5BEB3F62.JPG_recompress.jpg

    现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的刘小科先生曾任核基地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嘉峪关市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等。

    “通过拍摄专题,最想表达的是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建功新时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是一名在大漠戈壁工作了20多年的老兵,深知和平、安宁、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我们才能生活得越来越幸福。”刘小科这样认为。

    刘小科先生在探索和发现美的同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来定格瞬间。

    “摄影最吸引我的当然是一种表达了,我可以通过文学和摄影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抒发我的思想情感,向人们述说我的经历、见识和故事,更能实现我讲好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故事的梦想。”刘小科先生这样说道。

    为了学习交流摄影艺术和文学创作刘小科创办《刘小科文学摄影艺术馆》。他认为在新时代,作为摄影人一定要建设自媒体,这样摄影作品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愉悦更多的民众,发挥艺术作品独特作用。同时,实现交流摄影技术,激励摄影创作的动力。目前他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刘小科文学摄影艺术馆,已经达到2000多人关注,对于自媒体的发展前景他充满信心。

    148B4033%403D1BB159.5BEB3F62.JPG_recompress.jpg

    现在生活在四川省广元市的刘小科对于未来发展,他多方考察、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后,确定了秦巴山里人专题。采用文学加摄影的艺术形式,紧紧围绕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表现大山里的乡亲们,一心向党,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建设美丽乡村,以此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人民留美,为时代留影。

    刘小科先生秉承摄影艺术求真、求新、求美的创作理念,以其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力,用光和影留住人间的美。(泾川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简介:杨树,甘肃泾川县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民俗学会会员、平凉市作协理事、平凉市记者协会理事、平凉市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政协泾川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年记者”、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平凉日报》记者,泾川融媒体中心编委会副主任、编辑记者,出版作品集《飞云流韵》。

    责任编辑:罗婷婷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