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平凉:红牛产业强大的“工力量”
    2024-08-10 15:09作者: 郭惠民来源: 新传媒在线网
    分享至:

    平凉市总工会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在产业链上建立“牛”工会组织,培育“牛”劳模,举办“牛”赛事,助推红牛产业发展。

    近年来,甘肃平凉市把牛产业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耕地牛”转身为“致富牛”。作为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工人和工会组织,积聚力量、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有序推进。

    ●下好先手棋 工会举办“牛赛事”

    平凉市总工会通过组织举办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能大赛,为产业工人开辟畅通了晋升晋级的“星光大道”。

    2019年9月,第十四届中国牛产业发展大会暨平凉市首届红牛美食节期间,由平凉市十万职工技能大练兵活动组委会、市总工会主办的平凉红牛美食烹饪技能大赛也精彩开“演”。大赛以“亮绝活,展风采,弘扬平凉饮食文化,品鉴红牛特色美食”为主题,共吸引全市七县(市、区)900多名职工参加选拔赛。经过40多场预赛、初赛和层层选拔,最终13支代表队的38名“厨神”,相聚崆峒古镇炫绝技绝活,烹调精品美食。

    “牛气冲天”“大禹清水牛排”、“养生八卦牛掌”、“飞天牛肉”、“香酥红牛腱”等12个菜品被评为“平凉红牛美食名优菜品”;“红牛饸饹面”、“苹果牛肉酥”、“静宁牛肉烩面”、“芝麻金牛堡”、“翡翠牛肉饺”等9个小吃获评“平凉红牛美食名优小吃”。

    在县级工会加强年行动中,平凉市总工会把技能大赛场设在红牛养殖公司,以窑洞养牛而闻名的崇信县承办了2024年平凉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让更多红牛养殖场的产业技术工人有了展示才华,参与技能竞技的机会。

    盛夏7月,热浪滚滚。汭鞠河畔,万物葱茏。公刘故里,但见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高大健硕,毛色光亮;一群群小牛犊在牛棚里蹦跳欢唱,吃完“营养餐”的红牛在“运动场”悠闲的散步。一座座标准化牛舍和有规模的养牛场、养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新农村拔地而起,构成了乡村最美丽的风景。

    远看似一幅画,近看似田园牧歌。

    一个只有8万人的小县,何以承办起市级十万职工大练兵技能大赛的“牛赛事”?记者在崇信县采访中了解到,这里是平凉市能繁母牛和红牛良种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养殖地。来到位于锦屏镇的崇信县红牛养殖公司,三五成群的红牛在“运动场”撒欢,哞......哞......哞......的欢叫着,显得格外热闹。这里是2024年平凉红牛产业技能大赛现场,伴随着观众的欢呼声,来自全市8支代表队的68名参赛选手胸有成竹的候场等待竞技决赛。经过目测牛体重、煎牛排、刨牛肉摆盘三个项目的多轮对决,最终丁立刚等5名同志获“平凉市技术能手”,刘帅帅等8名同志获“平凉市技术标兵”,马海军等13名同志获“平凉市优秀选手”。 

    图为平凉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巡视实操竞赛现场。

    崇信县红牛养殖公司经理、工会主席李晓东说:“这次平凉红牛产业技能大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我们平凉的地标美食,也给了选手们切磋技艺的平台。这次大赛,提高了产业工人和农户养殖红牛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平凉红牛养殖,拓宽红牛销售路子”。

    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能展演赛,形成了各基层工会日有练兵,月有比武,季有高潮,年有成效,每年有选手参加省级和全国决赛的大练兵格局。

    ●产业链上建起了“牛工会”壮大牛产业

    红牛产业被确立为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随之而来的是市总工会不仅主动作为,在红牛养殖场、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工会组织,动员农民工入会,还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延长手臂、指导县(市、区)总工会扩展业务,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激活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微细胞”,使之成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各级劳模的主阵地。

    图为平凉市崇信县红牛养殖场饲养的红牛。

    建办于2003年平凉天源红牛繁育公司,至今已有21个年头。公司依托“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市场、发展产业,带动周边210户群众参与发展红牛、苹果、蔬菜、劳务产业,就地输转劳动力136人,户均增收1.6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郭凯是崆峒区带领乡亲靠养牛致富的领头人。如今,他有多个身份,甘肃省劳动模范、崆峒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通常人们都叫他“牛司令”、“牛主席”、“牛劳模”,是平凉市崆峒区最早建办红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红牛牧业公司,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的“牛人”。

    在人们的常规理念中,工会的工作地在厂矿、在企业、在机关。乡村社区、养殖场、产业链和工会沾不上边,但平凉市总工会打破传统观念,坚持“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链上开展工会工作。崇信县总工会探索出在红牛养殖规模大的柏树镇成立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跨村联建”模式让乡亲们富起来了,这也是平凉市工会建立“牛工会”的一个样板,一个缩影。

    从一家一户单独饲养的“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平凉的养牛从成群放牧、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到养牛专业合作社、双千头红牛养殖场、养牛公司化运营,红牛产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

    2023年4月,崇信县柏树镇依托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木家坡村,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比较滞后的党洼村、闫湾村、柏树村探索成立了产业联合党委,并组建了柏树镇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一年来,四个村实现养牛和果业组团发展,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共同富裕成果,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弱、散、小、相互竞争等问题。目前,4个村建有矮化密植苹果园7100多亩,养殖红牛2500头,引进供应链企业6家,先后投产了万吨果品气调库、智能分选线、果袋纸箱厂等产业链项目,年产值近1亿元,为周边村社300多名村民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木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路喜秀高兴地说。

    针对柏树镇牛果产业链上农民工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实际情况,由木家坡村工会牵头,联合闫湾、柏树、党洼3个村的工会和龙泉源现代农业公司、富通养殖公司2个企业工会,370名工会会员,带动建崇生态、铭汭包装、农盈途、嘉丰生态等6个公司,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在助推牛果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在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黄寨镇甘庄村,一个个废弃的旧窑洞被改造成了养牛场,并建有防疫室、消毒室、堆粪场、草料场等配套设施,300百多头平凉红牛住进了冬暖夏凉、卫生环保的窑洞。目前,全县有1700孔窑洞养殖平凉红牛,肉牛存栏达到5.53万头。

    “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舍、户有牛棚”的养殖格局已形成。同时也实现“牛在平凉养,肉在全国卖”,一头牛卖出两头牛的价值。

    “一头牛”牵出了一条全产业链,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红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红牛养殖场激活了平凉的农村经济,激发了养殖户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

    一场技能大赛盛会,激“活”了牛产业。

    从养牛场到田间地头,平凉市涌现出一大批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红牛产业的“牛司令”“牛劳模”“牛经纪”。

    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农民姚军福,是盛丰养殖公司的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他从小就爱牛、“一天看不到牛,就觉得心里难受,吃不好也睡不香。”

    在年少的时候放牛,年轻时恋牛、喂牛,中年时依靠“寄养代繁”模式带头发展红牛养殖。

    姚军福被当地农民群众亲切的称他是咱们的“牛司令”。被甘肃省委授予脱贫致富贡献奖、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是灵台县总工会培育出来的平凉市第四届劳动模范。

    “一人牛不算牛,能带出一群牛人才真叫牛。”这是大家对朱胜利的一致评价。

    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农民朱胜利是当地养牛致富带头人,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成立崇信县永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积极动员群众分户发展牛产业。在他的带动下,赵湾、杜家塬村培育5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每年种植饲草玉米1300亩,加工转化玉米秸秆1.2万吨。他创新养牛技术成为全县的榜样,带动了全县牛产业的发展。

    新时代县级工会工作的重点在乡镇(街道)、社区、农业产业链上,黄福晟用奉献用激情书写了一个大写的“牛”!“我们愿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崇信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福晟说。 

    如今,到处可见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顽强拼搏,书写着人生靓丽篇章的平凉“牛人”。

    “工力量”让红牛产业“牛起来”

    平凉工会聚焦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养殖场输送懂技术、会养牛,能管理的产业工人,从2010年以来,平凉市总工会依托下属服务机构腾飞职业培训中心、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化职业培训、技能鉴定,长年承担全市农民工、果树工、红牛饲养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十多年来,累计培训12.3万人,开展十多个工种社会职业人员技术鉴定7.8万人,向平凉市辖区七县(市、区)红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9万人,让他们拿上了致富的“金钥匙”。

    图为参赛选手煎牛排。

    不会养牛,有技术培训。怕牛死亡,有保险兜底;不愿自养,可以参加合作社……风险低,收益大,“投牛还犊”项目在乡村养牛公司迅速发展。

    平凉市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369个,全市肉牛饲养量2024年6月底突破百万头大关,达到103万头,从业人员18万人,工会会员2.3万人,培育养牛大户1.6万户,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012个,带动了8.42万贫困户发展牛产业。

    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科技对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

    平凉,因牛而富,因牛而兴,因牛而荣,因牛而“牛”,因牛而小康。因红牛夺取养生福地、中国最具魅力城市的桂冠。

    图为平凉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领队合影。

    新时代工会的工作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自工会改革创新工作开展以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红牛产业发展上,产业工人站排头,当好主力军,工会组织竭诚服务,助好力。

    平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锋表示,“通过举办全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发现、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和‘创新技术能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平凉积聚强大的工会力量”。(郭惠民)

    责任编辑:赵一婷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