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2
关山,顾名思义,为又高又大的山,有关口、要塞、难以翻越之义。这里的关山,就是《山海经》称之为“高山”的甘陕交界“六盘山”系的南延支脉,南北纵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华亭市,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陇县、陈仓区境内,成为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
G344线、S304线华庄公路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关山山脉上,承载着庄浪-华亭来来往往的过客。记得1999年我从庄浪走华亭,走的就是S304线关山路段。当时的关山路段盘山而建,道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堪,真好比是“车在路上走,人在筛中晃”。车辆时速大约30-40公里,从庄浪到华亭大概要花费3至4个小时。
后来多年在华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逐渐了解到关山在华亭市内最高点海拔2428米,常年阴湿多雨。当地人常说“天空飘来一片云,关山下了一场雨”。冬季下雪,华亭城内降零星小雪,关山就是中雪或大雪。气候潮湿严寒,冬季降雪量又大。当时也没有融雪剂等消融材料,也缺乏除雪机械设备,就靠人工清理,厚重的积雪远远清理不完,经过过往行车碾压,就形成了厚厚的积冰积雪,要等到第二年四、五月份气候转暖才自然消融。
冬季超长的冰冻期,路面积雪难消,也催生了一些路域产业,沉淀了关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风雪中的挂链人——每当关山下雪,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当地人,背上搭一些链条,行走在关山路段。一些车辆行至关山,路太滑上不了山时,他们就会过来询问,要不要打链子。有些急着要走的司机就会接受其服务。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商讨好价钱,他们会立马趴到车下面,地上连垫子都不用,动作娴熟地操作起来。用不了几分钟,链子就会打好,车辆就能启动上山了。
发达的住宿业——有些司机一看大雪封山,路滑不好走,或者是天色已晚,夜路不好走,索性就在山下住下先休息。马峡-刘店一带路边修建了许多旅社,供司机停车住宿。
特色餐饮行业——马峡-刘店一带有许多餐馆。炒面、烩面、臊子面、羊羔肉、炒肉片。最著名的是刘店有一家炒面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公路旁边。这个炒面最具特色的是炒面里面不放一根菜,连半截葱都见不到,只是多半碗纯面片或节节,上面再盖小半碗炒土鸡蛋,虽然没有肉、菜,炒面也很入味。据说这个炒面馆已经开了几十年,之前的主人已经退居二线休息了,现在是儿子媳妇在接手。我想可能是前几十年物质匮乏,缺肉少菜;也或许是地处关山半山腰,蔬菜运送困难;也或许是大雪封山几十天,物资运送不进来,所以就形成了这独特的素炒面。
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党中央加快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华亭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实施了华庄路改建工程项目,打通了关山隧道,车辆时速达到了60公里以上,华亭走庄浪只需要1小时多就能够到达。
尤其是近年来我省交通公路部门不断加大精细化养护。为了确保冬季公路安全畅通,华亭公路段配备了除雪机械设备。每年配备足量的融雪剂。段上还与气象部门签订协议,提前获悉气象信息,降雪前在关山等重点路段提前撒布融雪剂。小雪即降即消,有中大雪时,段上以雪为令,及时集结人员、机械,上路除雪。做到雪落即除,雪停路通。关山公路很少见到滞留车辆,冬季车行关山也没有障碍。关山公路天嵌变通途。
极端天气关山公路也能畅通无阻,公路上挂链人行业也随之消失;不滞留车辆,路边旅社也逐渐少了客源,转行做了其他产业。唯独半山腰的素炒面没有受到影响,路过的司机仍然要停车吃一碗炒面。现在好多人不路过,但是时间长了还会专门开车过来吃一碗。坐在烧的发红的火炉旁边,品咂着几十年前的老味道,感叹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穿行在S304线关山公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宽阔平坦的公路两边,关山森林美景尽收眼底,春季关山草木发芽,绿意盎然;夏季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秋季霜天红叶,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华亭公路段在做好公路养护工作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和公路文化建设,不断拓宽公路服务水平。在快到关山顶部公路开阔地段的路边修建了凉亭,许多车辆行至此处,都会停车休息。沐浴在天然氧吧中,观赏关山美景,感受凉风习习,呼出浊气,吸收新鲜的空气,顿时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了。
相信随着华亭公路段关山路虹文化品牌的深入打造,S304线关山公路会越来越宽阔、平坦,公路服务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