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影视文化 > 名人名家 > 正文
    一个笃实的朝山者——访灵台籍作家王作人
    2023-07-05 17:04作者: 姜慧仁来源: 平凉日报
    分享至:

    5月初的西安虽然有些清凉,但中亚峰会的召开,让这座古城有着一种特别的朴实与时尚。记者因为参加会议遇到了在西安工作生活的灵台籍作家王作人。


    图为:王作仁讲述创作经历。.jpg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一名公安警察的王作人,在近50多年文学创作生涯中,一路走来,将公安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引发艺术思索,渐次构成或长或短的文学作品,日渐结出丰硕的成果,不但在陕西公安文坛乃至全国公安文学界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成为陕西文学界中公安文学创作的代表。他是陕西公安系统第一位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他先后加入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任陕西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在多年的创作经历中,他的作品曾30多次受到省市级的奖励,个人12次立功受奖。他的名字也因为在文学创作的优异成果而被《中华艺术家辞典》《中国作家辞典》等多部辞书入目。

    著名作家柳青所说,文学创作就像朝华山,前面始终都是高耸的山峰,等待着你去攀登。多年来,王作人正如一位虔诚的朝山者,在攀登文学巅峰的崎岖道路上,以平和的心态,辛勤攀登、不畏艰辛、一路奋进 ……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总要经历一番磨难的历练,对于一个优秀作家来说,磨难尤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早在少年时代,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便让王作人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苦难,然而,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从小萌生了文学的梦想。


    图为:王作仁回忆创作经历。.jpg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王作人出生于甘肃灵台县西屯乡南谷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从懂事时候起,就常常为吃不饱饭而备受煎熬。父母也都是地地道道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贫困的生活,却把农村人的勤劳、朴实、忠厚、耿直的美德传承给了他。他上小学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对他来说,能填饱肚子、吃一个白面馒头都成了奢望。他的叔叔上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在十里八乡称得上一位博古通今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王作人在叔叔的熏陶下,尽管每天食不果腹,却对文字有一种天然的喜好,饥饿中的他,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上了中学以后,他不但通读了叔叔的所有藏书,还常常想法去附近的学校借书读。他的努力终有回报,在十五岁那年,他的第一篇习作在《甘肃青年》发表了。处女作的发表,为一个懵懂少年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他对文学的神圣殿堂心驰神往。可就在上初二那年四五月间,青黄不接,家里实在供不起他每周的十几个玉米面“托托馍”,只好辍学了。

    1968年,王作人怀揣着走出大山,报效祖国的梦想踏入军营。当时,他的母亲去世才十多天,“三七”还没过。在离家奔赴部队的那天早上,他默默地跪在母亲的坟前,焚烧了纸钱,又磕过头,流着泪告别了母亲,告别了家乡。

    在县人武部的大院里,他由里到外换上了崭新的绿军装和雪白的衬衣衬裤,亲戚朋友情深意切的叮咛,使他感受到故乡沉沉的期待与嘱托。怀着对人生价值更高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噙着故土难离的泪水心暗下决心,我一定勤奋努力,回报生养自己的父母与黄天厚土,绝不能乡亲父老老失望……

    在王作人看来,他在人生旅途中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有幸与文学结缘。文学不但成为他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也让他的人生因探索文学变得更有意义。


    图为:王作仁挥手告别。.jpg


    在他四年戎装的军旅生涯,火热的部队生活、嘹亮的军歌无不给予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他在刻苦训练之余,拿起手中的笔,努力练习写作,一篇又一篇的作品开始不时地出现在报刊。1971年他复员到了西安市公安局,他非常珍惜当下的工作,更加刻苦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写下的作品不仅有小说、散文、诗歌,甚至有大型话剧,不久后他便因写作成果突出被调到宣传处,真正地开始了以笔为生的创作生涯。他以笔为剑,在写好各种材料的同时,锲而不舍地坚持创作。一线战友们的鲜活事迹,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他们的大智大勇一次次为他点燃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夜深灯下,他都耗尽于他所钟爱的文学创作的繁劳中。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迎来了创作进的辉煌时期,多篇有规模有深度的中短篇小说连续出现在各种期刊中,而发表在《啄木鸟》大型丛刊的《长安较量》,《难忘路遥》更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后来他又以战斗在公安一线战友中的许多人物为原型,接连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公安战线生活的中、长篇小说。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王作人先后发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计500余万字,有13部话剧发表或在西安地区上演;编导电视专题片40余集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先后出版了《警坛忠魂》《中国西部大案》《奇案疑凶》等作品集。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夺冠,有十多部(篇)作品被《法制日报》《报告文学》等报刊杂志连载或转载,有9部长篇报告文学被《中国现代刑案汇览》《中国大案》《天下第一罪》《怪胎》等收编入集。而他本人也因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当选过市人大代表,参加过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班的学习。他的文集《警坛忠魂》曾获第五届西安文学奖,《旷世奇案》《长安较量》《奇案疑凶》等长篇报告文学,多是表现公安干警斗争生活的新篇章,是文学创作的新成果。这些作品自始至终贯穿了一条激励先进、伸张正义、津贴生活、扶正祛邪的主线,让读者认识法律的尊严,了解公安工作的艰苦和光荣,认识犯罪的丑恶和危害,起到警世、醒世和劝世的作用。


    图为:王作仁文学青年交流。.jpg


    王作人不但创作勤奋刻苦,他的朴实也如他的文字,形似平直而实则写得扎扎实实。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为人厚道平和,言语平和,朴实无华,不张扬,不造作,让人有一种温谦亲近之感。

    采访中,王作人曾感触颇深地说:“文学,是我的生命。故乡,是我生命的源头。”在他看来,是故乡陶冶了他的乡情乡音,并给于了他大山一般坚毅的性格和泉水一样清澈的心灵。他觉得,他是从故乡赤条条的来到人间,贫瘠的家乡又艰难在将己养大,所以他始终心怀这片故土与乡亲,在他经历了几十年世路风尘的跋涉之后,故乡依然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和远航倦归的港湾。


    图为:王作仁授课。.jpg


    回顾几十年的人生路程,王作人认为,最感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两宗非常好的东西,一宗是职业,一宗是爱好。他风趣地说自己虽是警察,但更是一个穿警服的农民,虽算是位作家,但也是个用笔劳作的庄稼汉。他认为作家就是为人类社会生产精神食粮的农民。

    贾平凹曾在为他的《中国西部大案》一书所作的序中称“作人是一个笃实的人”。记者真诚地希望,他在朝拜文学之山的路途中,笔健力强、文思泉涌、脚步不停、笃定前行。(平凉日报记者:姜慧仁 文/图)



    责任编辑:罗婷婷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