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在线网讯(郭惠民 张 瑞)“孩子放暑假没人管,上班总惦记着家里,现在工会和社区办了托管班,不仅管学习还教技能,我们终于能安心上班了!”在甘肃灵台县城市社区活动中心,刚送完孩子的职工家长李大姐笑着竖起大拇指。

这暖心一幕,是灵台县总工会联合县城市社区管委会精准破解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的生动实践,更是工会组织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生活缩影。
精准“接单”:托管班开班职工受益
“职工有需求,工会就有行动”。每逢寒暑假,“小神兽”出“笼”总让双职工家庭犯难——孩子无人看管打乱日常节奏,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成了难题,不少家长为此焦头烂额。“孩子去哪儿”成了萦绕在职工心头的“老大难”。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帮助职工消除后顾之忧,县总工会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倾听职工心声,发现“开设暑期托管服务”的呼声尤为强烈。
作为深化“关爱职工行动”的重要举措,县总工会迅速行动,主动“牵线”县城市社区管委会,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创新推出“工会搭台、社区出力、职工受益”的合作模式,将职工期盼的“纸上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身边实事”。
7月18日,承载着职工家庭期待的暑期托管班在县城东社区、碑子沟社区等6个社区同步开班,150名7至12岁的职工子女开启了充实的暑期生活。托管班采用“集中托管14天+分散托管20天”模式,全程免费服务,让职工无需为费用操心。托管点精心选址于社区活动中心,安全宽敞的场地里,空调、图书角、手工区、运动区一应俱全,墙上贴满孩子们手绘的“暑假愿望”,处处洋溢着童真与温馨,为孩子们打造了舒适的成长港湾。

课程“加料”:托管班成为成长乐园
“今天我们用废旧报纸做恐龙,大家想不想试试?”在手工课上,大学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创作,教室里不时传来欢笑声。不同于传统托管的“看孩子”模式,今年的托管班“托”出了新花样,精心打造集“学、乐、创”于一体的成长乐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成长。
社区整合优质资源,搭建“专业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团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个性化模式,从数学计算到语文背诵逐一点拨,让托管班成为学习“加油站”。“以前暑假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现在回家就兴冲冲讲科学实验!”家住城东社区的李先生道出众多家长心声。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阅读空间,每日“悦读时光”里,志愿者带领读绘本、念唐诗,稚嫩童声与生动讲解交织成夏日旋律。
托管班更是化身“艺术工坊”与“小小科学院”:粘土塑形、剪纸编织、脸谱绘制等手工项目让孩子们体验创造乐趣;趣味科学实验中,志愿者用通俗语言讲解原理,点燃探索欲。每周都有新主题,上周学防溺水急救,这周体验陶艺制作,职工王师傅的女儿学会了叠衣服、做手工,性格更开朗了,天天念叨“托管班比游乐场还好玩”。
为让课程“接地气、有活力”,特邀请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跨界老师”加入教学团队,还组织棋艺比拼、诗歌朗诵、暑期跳蚤市场等活动。跳蚤市场上,孩子们化身“小摊主”,用打折、以物换物等方式盘活闲置物品,在叫卖声中锻炼沟通能力,体会“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

安全“加码”:筑牢暖心守护网
“孩子的安全是底线,我们从细节处下功夫。”翻开托管班台账,每日接送签到表、应急药品清单等登记得清清楚楚。为让家长放心,托管班实行“一人一卡”接送制度,每日定时在家长群分享孩子活动剪影,让牵挂“看得见、摸得着”。
在师资保障上,社区邀请在职党员、专业老师、退休人员等组成志愿服务者“护航团”,并提前接受师德师风、安全管理培训。“我们不仅管学习生活,更关注心理状态。”一名志愿者说,每天课后都会记录孩子“小愿望”,帮着实现“想要绘画工具”“想和爸妈拍合照”等心愿,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社区联合司法、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防溺水、防拐骗、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主题讲座,并融入情景模拟、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为快乐暑假筑牢坚实防线。
服务“升温”:工会温度滋养幸福底色
如今,集中托管已圆满收官,孩子们的笑声仍在社区回荡,成为最动听的旋律。此次活动不仅有效破解了职工家庭“看护难”的燃眉之急,为职工安心工作吃下了“定心丸”,更在丰富儿童暑期生活、促进全面成长、培育良好习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职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职工的“心上事”就是工会的“要紧事”。近年来,灵台县总工会持续探索“工会+社区”托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覆盖面。下一步,县总工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托管服务向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让“工会温度”持续滋养更多职工家庭,真正把暖心服务办进职工心坎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