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
图为王晓钰在为樱桃疏花。姜慧仁摄
新传媒在线网讯(平凉日报记者 姜慧仁)眼下,虽说是已是初春,但天气依旧寒冷。2月18日,但在崆峒区柳湖镇赵堡村的塑料温室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一棵棵樱桃树枝头缀满了花朵,一座座大棚迎来樱桃树的盛花期,人们穿梭其中,抢时点花授粉,确保樱桃丰收,棚内一派忙碌喜人的春日景象。
图为王晓钰夫妇在为樱桃授粉。姜慧仁摄
传统模式的授粉是通过蜜蜂等虫媒传粉或者人工将花粉点在雌花蕊上,现在的新技术是直接喷洒授粉专用液就完成了朵朵樱桃花的授粉工作。
樱桃花花期较短,为了保证樱桃的坐果率,需分阶段进多次授粉,所以工作量比较大,这也让大棚生产变得更加忙碌。
“温室种植可以让樱桃提早3个月成熟。”崆峒区润泽源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晓钰说,平凉的天气寒冷,早春气温低,樱桃上市迟于南方,但通过温室叁棚可以促成樱桃早开花、早成熟。
目前,平凉温室种植的大樱桃品种有美早、布鲁克斯、黄蜜等,新技术让这些品种生长良好、经济效益突显。王晓钰介绍,他们农场共种植大樱桃8棚,每棚产量在两千斤左右。
“温室种植,可以让大樱桃提早3个月成熟上市。”王晓钰的妻子李裕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原是兰州市的一名小学教师,15年的光阴倾心教育,成为省级优秀教师,2018年为了回报家乡,她毅然返乡,与丈夫一起创立了平凉沐禾源农业有限公司,开设了家庭农场,修建34座温室内大棚,将一个教育者的耐心与匠心倾注于大樱桃、草莓等温室水果的培育中。她说,目前公司培育的品种都是经过本地化改良,色艳个大,甘甜爽口,很受高端水果市场的欢迎,每斤价格在150元左右,经济效益良好。
图为李裕原为樱桃授粉。姜慧仁摄
采访中,王晓钰说:“乡村振兴不是一两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奔赴。”他和妻子计划联合高校建立“温室种植产业研究院”,研发抗病性强、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同时拓展深加工链条,开发樱花桃、草莓酱、果干等产品,提升产业韧性。
采访中,柳湖镇赵堡村村支部书记郭强还介绍,王晓钰夫妇与赵堡、永红等村子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种苗与技术指导,带动众多村民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增收。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方式,不仅带动乡亲共同富裕,还让他们在2023年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成为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对于未来,王晓钰夫妇信心满满:“农业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我们要让每一颗樱桃成为产为发展的‘红色引擎’乡村振兴的‘红色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