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平凉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速记
    2024-06-06 08:24作者: 张小锋来源: 法治甘肃网
    分享至:

     活力公园、体育运动公园、泾河生态文化园,居民小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小微湿地、植草沟、透水砖……一块块“大海绵”,一个个“小系统”,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一场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各环节的“城市海绵”行动,构筑了平凉全新的绿色空间和更为开放共享的生态格局。这,正是得益于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

    泾河生态文化园一角。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摄

      6月4日,“共赴绿色之约——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平凉泾河生态文化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池碧波荡漾的清水、一片绿意盎然的植被、一路绵延不尽的旖旎风景……

      在泾河生态文化园,一个个 “海绵体”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在生态文化园开发建设过程中,优先做好天然生态格局保护利用,保持部分原有地形不动,综合应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渗井、渗管、生物滞留带等海绵技术措施,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使之成为美感齐全、内涵齐聚的城市公共新空间。

      现如今,在平凉,一块块收放自如的“吸水海绵”正在逐步由点连线再成片。市政道路加强集水功能、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泾河绿廊形成调蓄枢纽,正因为有这么多“喝水能手”,大街小巷、街头广场、公园小径都已不见雨水踪迹。平日里,被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市政园林浇灌,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自然生态雨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据了解,平凉市获批“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新建小区全面落实海绵化措施,老旧小区全面实施海绵化改造,基础设施全部按照海绵化标准建设。去年,平凉完成城镇绿化452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19个、省级乡村绿化示范村7个,在全省第一个完成造林落地上图,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今年1月,平凉市成功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3项工程入选项目典范案例,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座谈会上交流。

      破解内涝之殇,打造海绵城市,为平凉人民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这不仅对平凉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这晨练。”市民刘女士说,相较于普通的公园步道,这里的步道上有很多小孔,不管是下雨还是绿化带浇水,都不会在步道上留下积水,对于热爱跑步的人来说非常利好。

      “通过公园植被,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这里的积存和渗透,避免形成附近道路积水,又能实现雨水收集有效利用,这就是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体现。”平凉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白帆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