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图说世相 > 正文
    【图片故事】指间功德:探访平凉民间泥塑艺人
    2016-05-05 22:00作者: 赵越来源: 视觉传媒/“忆说”微信公众号
    分享至:

    11.jpg

     ■特约记者赵越/摄影报道

     ■西部第一视觉传媒网/“忆说”微信公众号

     杨天录,平凉民间泥塑艺人,师从戴国华。入行22年,杨师对于泥塑艺术仍然怀着赤子之心:“我觉得自己捏得不够好,这门艺术是学无止境的,所以我一直都是在边学边做。”杨师先后接过北京、哈尔滨、兰州、张掖、西安等地的佛教造像工程。然而,让杨师最满意的作品还是兰州长庆寺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造像,因为造像体量越大对于泥塑艺人的考验也就越大。

      历经十年

      终成大师关门弟子

     1991年,杨天录从陕西渭南复原回到原籍甘肃平凉。初中肄业的他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家中赋闲近两年时间。1994年,杨天录经人介绍进入当时的崆峒山雕塑公司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有5元钱的收入。“这5元钱的工资,我一拿就是6、7年,手艺也正是在这些年间学的,最苦的时候才是最能学东西的时候。”杨师回忆当年的情境。

    22.jpg

     “如今回想起来,当学徒工的日子真是苦。”杨天录说。一名泥塑学徒工应该从和泥开始,熟练掌握和泥技巧后,师父才会吩咐接下来的事情。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996年。在这一年,杨师在师父和师兄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它位于崆峒山北台的千手观音殿,是一座高四五十公分的造像,并不是多么精致,但却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第一件作品。”杨师说。

     2004年,杨天录正式拜入戴国华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跟着戴国华潜心学习泥塑工艺。一同拜入戴师父门下的,还有一位姓孙的师弟。“师父已经很久不收徒了,能收下我与师弟做关门弟子实属机缘。”杨师说。戴师父平日里对徒弟非常严厉,在泥塑工艺上也有着惊人的天赋。听杨师说,戴师父跟着他的师父高鹏程学了27天,又画了一个月神像,高鹏程就病逝了,戴师父从此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师父的作品自有神韵,他在这(泥塑)方面非常有天赋。我觉得,我们师兄弟学一辈子也没办法达到师父一半的水平。”杨师说。

    33.jpg

      内心坚持

      “做成什么样全凭良心”

     等天儿暖和了,杨师就要开始给壁画上色。“这些壁画画成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墙壁上刷的仿古色已经淡了许多。不能再拖了,我得赶紧给壁画上颜色。”杨天录摸了摸待上色的壁画,向笔者说道。2015年8月份,杨师带着5、6个工人接下了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堡镇马坊村村庙三大士殿的造像工程。从建筑彩绘到壁画再到泥塑造像,杨师逐渐丰盈着整座三大士殿。如今,三大士殿的造像只等高僧大德开光。

     在殿内,杨师轻轻抖落沾在纸上的灰尘,缓缓打开造像设计图。这些设计图是接下工程之初,杨师用两三天时间画成。设计图对于泥塑艺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佛像,也是实际操作的指引,所以设计图大多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才成形的。造像是立体的,所以不能单凭一张平面图来决定,还需要俯视图、侧视图等辅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一尊坐像得考虑他站起来的样子、比例。”杨师说。

    44.jpg

     在泥塑造像行业,先看对方开的工价再画设计图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而杨师却没有严格遵循这个规定,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在保证整体观赏性最佳的情况下,做到最好;在对造像充满恭敬心的情况下,做到最好。“工价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并不是以工价来决定造像是什么样,做成什么样全凭泥塑艺人的良心。”杨师说,在他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些泥塑艺人被聘去塑像后,看到寺庙境况惨淡收不到工钱或是不好收工钱,自己贴钱给工人发工资的。用杨师的话说:“谁让人家看上咱的手艺了呢!”

      泥塑之惑

      到底用什么衡量造像品质

     人们把泥塑造像也称为指间功德,所以泥塑艺人在寺庙或道观塑像时必须茹素。久而久之,许多泥塑艺人开始真正茹素,并且午餐时间与寺院保持一致——11点半。“佛家云,过午不食。在寺院干活时,跟着师傅们吃饭习惯了,11点半的时候就会饿,所以在家也是11点半吃饭。好多年的老规矩,改不掉了!”杨师说,对佛像要保持十二分恭敬心,茹素是最基本的守则。

     杨师说,塑一尊造像要经过画设计图、搭建木质框架、装藏、上棉花泥、上色、阴干等六道工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塑一尊造像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其中仅阴干这一道工序就要费时整整一年。曾经,西安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大学生见到杨师的作品并表示质疑:这和教科书中教的完全格格不入!但是,就在这些大学生质疑过后才发现,教科书教他们做出来的塑像是用来欣赏的,而杨师的泥塑造像更适合安放在庙宇中受人香火。“说得直白点,专业人士做出来的雕塑就像一幅画、一件艺术品,而我们不按教科书做出来的塑像才是真正的佛像,因为这融入了泥塑艺人的良心与恭敬心。”杨师说。

     到底用什么衡量一尊造像的品质?杨师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他的行动证明了一切。杨师认为每一处完工的工程都有瑕疵,所以每接一处新工程的时候,他都会回过头去看看上一处工程,总结一些失误,避免新工程再次出现。杨师说,泥塑是一份极为枯燥的工作,有时候一整天都说不上几句话,曾经跟着他的几个年轻人耐不住寂寞都走了,直到现在杨师也没有收徒弟。“虽然没有徒弟,但是这门手艺不会在我这里断送,我还有十几位师兄弟呢!”杨师对于行业传承有持着令人意外的乐观态度。

    QQ鎴浘20160505213834.jpg

      (上图为“忆说”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西部第一视觉传媒网,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欢迎投稿、欢迎评论。投稿邮箱:1205231017@qq.com)

    责任编辑:视觉传媒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