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 新思想

新发现 新征程

客服电话

0933-5937070

  • 首页 > 影视文化 > 交通消防 > 正文
    崆峒公安创新举措推进“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2021-10-25 15:50作者: 佚名来源: 崆峒公安分局
    分享至:

    崆峒公安创新举措推进“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图为网络资料照片

    崆峒公安分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始终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奇葩证明”等问题,科学简化审批程序,清理审批事项,大力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惠民的实际举措,努力实现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四项服务”,在惠及民生上更有温度。

         一是创新“特色服务”。提供居民身份证“满意拍”系统服务,群众可通过自助照相设备多次拍照,选取满意照片。开通“户籍V办”微信小程序,利用移动网络在线办理各类户政业务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新方法,可实现手机在线办理、民警后台审核、证件快递上门等户政便捷服务。二是创新“通办服务”。实行公安政务大厅户政窗口就地办理、首次申领身份证免费办理、部分业务网上办理、证件收费微信支付、身份证异地办理、身份证过期短信提醒等措施,有效落实了减证便民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出入境证件、港澳通行旅游签注、符合条件的外省居民可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省内通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实现“跨省通办”,省内异地办理证件34本,省外异地办理证件9本。今年以来,共通过缩短期限办理身份证29520张;为特殊人群通过微信、电话预约方式办理业务265件。三是创新“绿色服务”。为在外务工、上学学生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公示非工作时间窗口工作人员电话。如因考试报名、奔丧、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等特殊事由急需办理户政业务的,工作人员随电随到随办。四是创新“现场服务”。针对部分老弱病残孕人员不能到户政窗口办理身份证的问题,工作人员携带装备到其住处或者住院场所采集指纹、照相,提供办证服务。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专设流动服务窗口,由辖区派出所上门采集信息并办理身份证,截至目前,户政部门提供“现场服务”142件;为上班族提供周六办证服务政策,办证高峰以及节假日实行延时、错峰办证服务326余人次。

    二、坚持“程序减少”,在提升效率上更有强度。

    交管部门实现了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交管“12123”APP共开通51项网办业务。其中:机动车业务16项,驾驶证业务14项,违法处理业务4项,事故处理业务3项,学习教育业务10项,便民服务业务4项。全面实现考试费、工本费、违法缴款等电子化缴费方式。出入境管理部门采取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办证流程、提供一张表单、证件收费微信支付、紧急办证特殊服务、延时错时服务、网上预约办证服务、增加出境提示、缩短异地办证时间、增加证件受理点、自助申请一体机、自助照相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治安部门有序推进“证照分离”,坚持简化审批程序,将公章刻制业、废旧金属收购业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积极推行娱乐场所、公章刻制业、旅馆业、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等网上审批、备案,今年以来共办理公章刻制业3家、废旧金属收购业16家,特种行业许可证158家。

    三、完善“三项机制”,在落地落实上更有力度。

    一是明晰职权清单。全面梳理公安政务大厅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办理指南,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和留言簿,既让办事群众看得明白,又让工作人员心中有数,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完善评价机制。通过窗口服务评价器等方式,加大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评价率,将使用评价器对工作人员客观评价作为业务办理后的“检查项”,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非常满意”的评价率。三是完善便民机制。增设便民箱,配备老年人常用的救心丸、创可贴、纱布、碘伏等常备药品和老花镜、放大镜、手机充电器等物品,尽可能为群众办证提供便利。(来源:崆峒公安分局)


    责任编辑:视觉传媒
  • 推荐阅读
    最新图文
    新闻资讯
    都市生活
    影视文化
    便民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